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风水习俗风水习俗
成都早的殡葬经纪人《冢大夫》和《墓大夫》
吴剑锋2021-11-18【风水习俗】人已围观
简介黄肠题凑是流行于汉代时期的一种特殊葬制,其使用者主要是帝王及其妻妾,还有皇帝特许宠臣。《汉书·;霍光传》说: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内向,故曰题凑。黄是指墓葬中椁的材料和颜色,采用柏木的姜黄色心材;题凑是指墓葬中椁的形式和结构,将黄色柏木心材端头都朝向内方。黄肠题凑必须用柏木心材构成,否则不能称为黄肠题凑。
职业殡葬
我国早的职业殡葬服务始于西周,是国家一级的官吏冢大夫和墓大夫。他们只为国家官吏提供殡葬服务,该行业也具有垄断性,而且世代世袭。以后逐步商业化,据北魏时期杨之衒的「洛阳伽蓝记」记载,洛阳市北有慈孝、奉终二里,里内之人以卖棺椁为业,丧车为事,有唱挽歌的等等。反映了当时殡葬服务社会化的情况。
唐代挽歌郎
职业的挽歌郎是专门为丧事提供唱挽歌服务的。唐代长安城里已有了很多的凶肆。唐代传奇小说「李娃传」中的荥阳生,沦落到凶肆,即当时出售丧葬用品并承办丧事的场所,当了一名唱挽歌手。他被东肆的人请去,与另一凶肆西肆的挽歌手比歌,场面十份的热闹。
殡葬仪式的娱乐化
原始时代的殡葬仪式已有了娱乐的风俗。文献记载,在春秋时期,南方祭神时有作歌乐并鼓舞的习俗,仍保留着远古的遗俗。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些士人故意在丧期作一些歌舞(及饮酒食肉)等怪诞举动。是出于对礼法的鄙视。丧事的娱乐性是蒙元人丧葬仪式的特点。明朝初年(1368年),御史高元侃上书请求废止这一习俗。我们在「红楼梦」中贾府给秦可卿办丧事的描述看,其中也具有相当的娱乐性质。说明民间丧事的娱乐性是难以禁绝的,它在生活内容单调而刻板的中国古代农村无形中成了娱乐的补充形式,并可冲淡殡葬的悲哀和恐怖气氛。
跳丧
西南少数民族有跳丧的风俗。「宜都县志·卷六·风土志·丧仪」记载:葬期先一日晚,孝家备酒,请亲友邻伴夜。酒毕,勿论诸人,皆绕棺而跳,一人击鼓,众则随口作歌,彼此相嘲,名为跳丧。
隆丧非孝
殡葬能反映一个时代的风尚。当一个社会普遍走向奢靡虚浮,日趋感官主义、纵欲主义时,隆丧厚葬的攀比之风就会掀起,并有愈演愈烈之势。隆丧厚葬,未必是孝心的体现。有人是为了沽名钓誉,有人是为了在生者之间在显财斗富。民间丧事的娱乐化和夸耀殡送之风由来已久,也必然要扩大丧事的规模,费用随之上涨。历来的儒家大师们都反对隆丧厚葬,视其为无聊之举。
黄肠题凑
黄肠题凑是流行于汉代时期的一种特殊葬制,其使用者主要是帝王及其妻妾,还有皇帝特许宠臣。「汉书·霍光传」说: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内向,故曰题凑。黄是指墓葬中椁的材料和颜色,采用柏木的姜黄色心材题凑是指墓葬中椁的形式和结构,将黄色柏木心材端头都朝向内方。黄肠题凑必须用柏木心材构成,否则不能称为黄肠题凑。
黄心柏木是我国的特有树种,其心材呈姜黄色,材质优良,抗腐性强、有香气,适宜于墓葬,是上等名贵木材。使用黄肠题凑,一方面在于表示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保护棺木,使之不受损坏。作为柏木的黄色木心作题凑的椁室的黄肠题凑葬制在西汉初开始出现,是汉代厚葬之风的产物,著名的有北京大葆台西汉墓和石景山区老山汉墓,以及保存好、形制复杂的黄肠题江苏高邮的西汉中晚期某代广灵王或王后墓等。这些棺椁都采自深山穷谷中的名贵木材楠木、柏木和梓木,装饰精致,制造考究,耗资巨大。如北京大葆台黄肠题凑,黄心柏木多达15880根!
墓志
墓志,又称墓志铭。它是埋入墓中记载死者姓名家世和生平事迹的标识物。墓志作为标识墓主身份的一种附葬品,入葬时,同棺椁一起置于墓中,大多平放在墓室中墓门前,墓主头前或甬道中。一般习见的墓志多为方形石质或砖质,个别也有用铁铸或瓷土烧成的。在墓志上镌刻的文字。墓志的志文一般分为两部分,前面一部分是记叙墓主生平事迹的散文叫做志文后一部分是一段韵文所作的铭文,也称作辞,内容多是对死者的溢美颂扬之词。墓志的作用和墓碑相似,是把墓主的姓氏、世系、职官、生平事迹、卒葬年月和后人对他的颂扬溢美之词勒之于石上或砖上,埋于地下,以期永世铭志不忘。
墓志也是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文人士子多作撰写很多墓志出于一代名流之手,在文学和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隋唐时期,墓志极为盛行,墓志的雕饰、书法和文体都达到了它的艺术高峰。
墓阙艺术
墓阙由识别的功用发展为身份的标志以后,画像就开始出现了,其的内容,大略可分三类:
一是墓主生前生活。这些画像主要表现死者的社会地位,生活经历、享乐生活以及拥有的财富,如河南登封太室阙?车骑出行画像。
二是舞乐百戏。如河南登封少室阙上有蹴鞠画像。
三是历史故事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主要是关于帝王、圣贤、忠臣、孝子等,比如荆轲刺秦王,周公辅成王。关于神话传说,墓阙上的绝大部分画面其实都是一些与天上之物如日月、星辰、神人(西王母、伏羲、女娲、羽人等)以及神灵(朱雀、玄武、青龙、白虎等)相关联。1986年四川简阳出土的一口东汉石棺上,在石刻的阙的两旁,刻了天门两个字,这些迹象表明了墓阙似乎还有祭祀用意天界的入口处。石刻的墓阙与神兽、神人在墓区组合成天界状况,亡灵从坟墓内出来只一步之隔就可进入天界。
在汉代墓阙中,常出现的主体是西王母。可以理解为亡故的人来到西王母身边,成了仙。建造墓阙,其实反映出当时的祭祀制度。
墓阙的其他方面也能反映出不少社会、艺术的侧面,比如,墓阙的铭文多次提到举孝廉,反映了汉代的职官制度墓阙铭文的刻法风格形式各具,全面地反映了汉代书法艺术的时代风貌墓阙的雕刻技法饱满均衡,细致绵密,使整个建筑形成整体美等等。总之,墓阙就像一座浓缩祠堂内使墓阙就像墓区的简介或序言,在进入墓区之前,给人一个华美,又因阙顶出檐较大,有如鸟展开的翅膀而具有一种升腾之感。所以说从观者的心理来看,墓阙是陵墓雕塑掀起的第一个高潮。
墓阙
墓阙,是墓前神道两侧的建筑物,它渊源于早期社会建筑群入口处的两侧的一种木构建筑物。阙的初期用途只是作为建筑群大门口处的标志,到后来人们逐渐赋予其更多的功能。
这时的阙已起到了表现封建等级制度的作用。到了西汉,为了祭祀的需要,为了表示对神祗的敬重,以及表示死者的身份、地位,就出现了墓阙。东汉则是墓阙发展的顶峰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隋、唐、宋代,墓阙则仅限于帝王陵墓专有,到了元、明、清三代,墓阙就悄悄地退出历史舞台了。
1、葬礼的阶级等级。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自古以来就有天葬、水葬、土葬、保存干尸等多种葬法。在人口众多的汉族地区,土葬为普遍。虽然丧葬从古代的原始社会就有,但到了阶级社会才形成制度,殡葬礼仪开始复杂化,并带上鲜明的阶级性。商周时期则出现了贵Jian有仪、上下有等的葬制。天子、诸侯、大夫、士、奴隶主死了,对殓、殡、葬祭的时间、仪式、棺椁及殉葬品等,都有等级区别,奴隶主阶级为利用宗教迷信维持其统治,厚葬之风和迷信活动盛行。他们可以把奴隶当做祭祀品、殉葬品,而奴隶死了则举而委之壑。
2、葬礼的封建迷信。在封建社会,统治阶级普遍利用宗教、神学思想和总法思想、伦理道德观念等意识形态进行思想统治。这些思想反映在殡葬上,就是强调慎络追远、入土为安、重殓后葬,极力提倡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棺椁必重,葬埋必厚,衣襟必多,文绣必繁,丘陇必巨、破家而葬、债子而偿,宣扬先人的坟地风水好,后人可以升官、发财,还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迷信思想,愚弄人民。并以此为根据,制定了一套复杂、繁缛、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的殡葬礼仪,大力推行土葬、厚葬、禁止火葬,在法律上还制定律条,违者判罪。封建社会的丧制丧礼等级更加森严。在秦汉地主阶级专权时代,对棺木的颜色、大小、厚薄,墓坑的长短、深浅、宽窄都有区别的规定。
汉代规定皇帝和贵族死后要?金缕玉衣为殓服。不惜耗费劳动人民的巨大人力、物力、财力,为统治者修陵墓,建祠堂、立碑亭、建造地下宫殿。北京十三陵中的定陵是明万历皇帝朱翎的陵墓,其随葬品有金银器皿、玉器、瓷器、丝织品等三千多件,建造这个地下宫殿所用的料,有山东的金刚砖、浙江的松木、云南的大理石等,用工达四千多万个,耗费白银八千多万两。秦始皇墓耗费比这要大许多倍。各种墓碑、石人,石兽和其他附属建筑物,雄伟的祭祀活动,都显示了豪华的排场和死者的权威。
3、由于历代统治者竭力推行土葬和封建迷信的丧制、丧礼,天长地久在我国形成了一种习惯势力,成为我国人民的重要殡葬习俗,给劳动人民在经济上造成巨大的负担,在精神上带上沉重枷锁。直到现在,群众中仍存在着入土为安,重殓厚葬的旧思想,人死后做道场,选风水,扎纸人纸马、金银山、轿车、电视、家具,披麻戴孝,吹奏乐,扬幡送殡、摆供祭灵,宴请宾客等仍未根除。
1、设灵堂人气绝身亡后,丧家便在自家设一灵堂以便祭奠。民间相信灵魂不死,认为死亡仅仅是灵魂摆脱了肉体的束缚,因此,必须让灵魂有一个安顿之处,久而久之,演变成现在的灵堂,作为一种临时的对亡者祭奠的场所。
灵堂的布置讲究肃穆庄重、文明整洁。
2、客祭在设灵堂之后到出殡大殓之前,逝者生前的族戚友好会前来吊丧,过去称为开吊,现在则称为客祭。为了方便接待,也可以在该期间内选定一两日为客祭日期,告知亲朋好友前来吊祭。按旧礼,亲朋好友吊丧须行三跪九叩之礼。但现在的做法比较简单,一般是亲朋好友要先点上三支香,然后向遗像行三鞠躬礼,丧家则在一旁鞠躬行回礼。
3、做七做七,也叫七七,是民间举办丧事活动时普遍举行的一种祭奠仪式。之所以普遍,是因为民间相信灵魂的存在,人死还会转生。通常做七要举行超度死者亡灵的佛事。从做头七起,就要为死者设灵堂,并早晚供食如生时一般,直?断七除灵为止。但是,现在民间在做七过程中,也有在整七的时候才供放祭品的。
做七是从人死之日算起,七天为一期,多为七期,七七四十九天,因此,死者家属要每隔七天祭祀一次,目的是修福。如果七期已满,就要举行断七或叫满七的祭奠活动,同时撤掉灵堂,取下黑纱。
在做七的日子里,丧家要注意的事项较多,但已不象旧时那样繁文缛节,主要设祭台,祭品一般为单数以讨吉利,要戴黑纱,不串邻居家门等等。在我国民俗中,对已故的亲人都有固定的祭祀之日。到了这一天,人们都会在家或到墓地祭祀亲人,以表示自己的思念之情。
1、忌日祭是指为死者死亡这一天所举行的祭祀活动。这一天,死者的亲属和朋友聚在一起,或在家里或在墓地或到殡仪馆,给死者供上祭品,烧香磕头,诉说相思之情。
现在忌日祭的形式已是多种多样,除了上述比较传统的做法外,也有学习西方的祭奠方式,强调个性化的。比如在这一天,死者的亲朋好友到墓地向死者献上鲜花,寄托哀思或开一个追思会,看看死者的遗照、录像和遗物等等,追忆过去在一起愉快的日子。这样的祭奠方式,现在已普遍被人们接受,尤其受到年轻人的欢迎。
2、春节祭除夕之夜,民间有举家团聚,设堂供斋,点香烧烛,恭请祖宗或已故的亲人回家过年的习俗。祭奠活动时,堂屋中挂上祖宗或已故亲人的遗像,摆放碑位,将点燃的香插入香炉,表明祖宗或亲人已回家了。为体现尊重,祭祖的牌位要坐北朝南。
3、上元节祭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上元节,也叫元宵节。按习俗这一天民间在家里或祠堂供奉祭品,焚香磕头,祈福保佑。因此?上元节是祭祀鬼魂的重要节日。
4、清明、冬至祭扫清明、冬至是民间祭奠亡者和骨灰落葬的重要时节。在这二个节气里,人们偕老扶幼全家出动,有的踏青扫墓,拔草除尘、清洁墓地也有的到殡仪馆骨灰寄存室或其他陵园骨灰寄存室,看望已故亲人,寄托哀思。
清明和冬至又是骨灰落葬多的时节。民间有清明、冬至前后三天落葬、祭扫为宜的说法。因此,丧家要将骨灰落葬的(包括墓葬、壁葬、海葬、树葬、塔葬和草坪葬等等),基本上是在这一段时间里。这也是公墓忙的日子。现在人们的工作节奏在加快,有时连清明、冬至前后六天都抽不出空,所以,骨灰落葬的时节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公墓则一年365天办理骨灰落葬业务。
祭祀仪式在中国流传至今多有变迁,但敬祖灵、寄哀思之心是一致的,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招魂、送魂仪式
死者的尸体安排就绪之后,就要举行招魂仪式。据说,客死在他乡的魂魄,找不到归途。这个魂魄就会像他的尸体一样停留在异乡,受着无穷无尽的凄苦。他也不能享受香烟的奉祀、食物的供养和经文的超度。这个孤魂就会成为一个悲惨的饿鬼,永远轮回于异地,长久地漂泊,没有投胎转生的希望。除非他的家人替他招魂,使他听到那企望着他的声音,他才能够循着声音归来。
招魂仪式的举行,必须选择一个相当的日子。到了那天,丧家就在门前树起招魂幡,或者挂上魂帛。有的地方亲属还要登上屋顶呼喊招魂,让死者的灵魂回家来。据说,这是满族等游牧民族的遗风,在草原上,如果看到哪座帐篷前立起了大幡,就知道哪家死了人,大家就都来吊唁,帮助料理丧事。后来这成了满族人普遍的丧俗。
在史料的记载中,招魂的仪式起源非常早。周代的一些文献中就说,死者亲属要从前方升屋去招魂,手拿死者的衣服面北呼叫,如果死者是男的,就呼名呼字,连呼三声,以期望死者的魂魄返回于衣,然后从屋的后面下来,把衣服敷在死者的身上,这件衣服又叫做腹衣服。这件衣服被人所穿着,染上了人的肌肤香泽,有着肉体和气息的双重联系魂魄也许会被它所吸引,依着熟悉的味道或形状而归附回来。据说过去的傣族,几乎家家都准备着叫魂的魂箩,招魂的时候,就把死者生前的衣服装在竹箩里,放上白米和白线,表示要把灵魂提回来。
到了近代,人们主要用大幡来作为招魂的工具。幡旗迎风飘飘,取其缠绵的意思,魂魄就能够循着这飘扬的幡盖归来。大幡通常有三四丈高,它们的颜色和形状各不相同。像满族旗人的幡的颜色,是根据丧家和亡人所在的旗别来决定的,它的形式就像演传统戏时所举的大旗一样,中间挂着缎子绣的软片,绣着一条大龙。外边因为饰着彩球下垂,所以俗称叫嘟噜幡。有的幡的上面有荷叶宝盖,中间是红寸蟒的大宽飘带下垂,中间镶着绒腰,幡有一丈长。另外有从宝盖挂下的两个窄条,由幡杆高高地挑起,幡杆插在红漆架子的中央。另外,还有一种形式,幡的本身不是绣片,而是亡人的牌位,称为官衔幡。据说,招魂后死者的灵魂就依附于这块灵牌之上。幡的下座两边有穿杠的绳套。以便于出丧的时候由杠夫抬着,走在前面导行。大幡一般立在二门的外面。死的如果是男人,立在门的左边如果是女人,就立在门的右边。
有的招魂仪式,是非常有职业特征的,比如渔民的招魂。他们有一套特殊的祭奠习俗。渔民不幸葬身大海之后,因为往往无法找寻回尸体,他的家属就用稻草人代尸,穿上死者生前的衣服,在家里摆设起灵堂。同时,在村外的海边,要请道士为死者招魂。招魂要在夜间的潮水初涨时进行,死者的亲人到海边去叫喊,把失落在海里的阴魂喊回来,招进稻草人中,再进行安葬。这种招魂仪式,叫做潮魂。亲属要先在海边搭起一个小小的蘸台,然后到了傍晚,就在帐篷里点起香烛,中间放着稻草人,身上贴着死者的生辰八字。等到晚上涨潮的时候,道士坐在蘸台上,敲响钟磬铙钹,嘴里念着咒语。这时候,蘸台前后就燃起一堆堆的篝火,有人手拿一杆带根的毛竹,顶梢上挂着箩筐,里面装一只雄鸡,面对大海,随着道士的咒语,不停地摇晃着毛竹。也有的由死者家属,披麻戴孝,提着有字的灯笼,高声呼叫死者的名字:某某来呀!某某来呀!声音非常凄凉。然后,由一个孩子或者亲属答应道:来喽!来喽!一呼一应,直到潮水涨平,才由道士引魂回家。到了第二天,亲属才把稻草人放进棺材,送到山上去安葬。
人死亡后,灵魂当然就要离开肉体。但是茫茫的阴间,从哪里走呢?于是下一个程序就是由活着的人来给他指路。指路就是为鬼魂指引升天的道路。在北方一些宗教的亡灵世界里,亡灵的回归需要巫师的帮助和引导。首先,先上一条道,继续向前走去,就分出许多岔道,这是按照死者的不同性别设的小道。亡魂走上自己氏族的道,要渡过一条河,那里有许多白骨。在这种作法下,据说可以AQ渡河。
招魂和送魂仪式,表现了人们两种相互矛盾的民俗心态。一方面希望死者灵魂活转回来,另一方面则要告诉死者的灵魂迅速离开。
做七&rsquo仪式
按照古代的丧俗,灵柩少要停三天以上。据说是希望死者还能复生。三天还不能复活,希望就彻底破灭了。实际上停柩的时间长,是由于当时丧礼繁缛复杂,尤其是天子诸侯,需要浩大的陵墓和大量随葬品,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另外,父母死后应该合葬。父死不知母墓,母死不知父墓,都要把死者暂时殡起来,等找到父墓或母墓时再进行合葬。这样灵柩停放的时间就很难说了。
近代以后,灵柩一般都在终七以后入葬。人们认为,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所以要举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这主要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佛教认为,除罪大恶极的立即下地狱,善功极多的人立即升天,灵魂一般并不能够马上转生。没有转生的亡灵不是鬼,是在死后至转生过程中的一种身体,等待转生机缘的成熟。所以,人死之后七个七期中,孝属或亲友如果能请僧人来为他做些佛事,亡者即可因此而投生到更好的去处。所以,佛教主张超度亡灵好是在七七期中。如果过了七七期之后,亡灵托生的类别已成定案,再做佛事,就只能增加他的福分,却不能改变他已托生的类别了。如果一个人,生前作恶很多,注定来生要托生畜类,当他死后的七七期中,如果有孝属亲友为他大做佛事,使他听到出家人诵经,当下忏悔,立意向善,他就可以免去做畜牲,而重生为人了。而道家也认为超度度亡灵好是在他七魄没有散尽之前。
做七期间的具体礼仪繁多,各地有各地的做法。在广州一带,旧丧俗中的第五个七天,必须由外嫁女回来,这一天的费用完全由外嫁女负担,如果死者没有外嫁女,就由外嫁的侄女或侄孙女来做。人死后的第一个七天、第三个七天和第七个七天,叫做大七。在这一天祭奠中有走七的习俗,就是说在这一天的祭奠中,外嫁女儿和媳妇们,每人各自提一只灯笼,在规定的仪式中飞也似地赛跑,争取第一个跑回家,俗称争英雄,认为这样死者灵魂能庇佑降福。因为人们认为人虽然死了,但灵魂仍然和活人一样有情感。
做七一般由女婿主持。在浙江一带,主持做七各有不同。杭州地区女婿来操办五七而在临安和宁波等地方,则由女婿做六七。在五七的前一夜,很多地方都流行搭望乡台。传说,死者只到那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就会在阴间里登上望乡台眺望阳间的家室,会见亲友。杭州人习惯在台上放置一件死者的衣衫,上面罩把伞。而苏州一带的地方,在这一天的五更时分,子女们打开大门向西连续大喊三声?某某回来吧!然后向灵前痛哭,同时端上事先准备好的酒菜,设奠祭祀,叫做五更夜饭,这个仪式就是喊五更。天亮之后,丧家就请店事先用花纸扎一座住宅,门窗、厅堂、庭栏、井灶等十分齐全,给人观赏之后,用火烧尽,据说这样可以使死者在阴间有房可住,这叫做化库。现在则把纸糊的家电焚化给死人,好让死者在阴间也过上现代化的生活。到了四十九天,便要做断七。断七过后就出了孝期,丧家都很看重。亲朋好友参加断七礼仪活动。断七这一天,请道士和尚来做道场,美其名曰保太平。因为这一次则是为活人祈祷。念经拜忏之后子女们便脱下丧服,换上常服。在中国南方一些民族中,做七期间还有一种娱尸的习俗。土家族在留置灵柩期间,每十二天举行一次隆重的守灵仪式,本村和外村的青年男女聚集在丧家的房屋后,吹拉弹唱,跳丧舞,借以谈情说爱,选择对象。跳丧舞,又叫做散忧祸、打丧鼓,它是土家族祖先巴人早在两千多年多年以前发明的一种民族舞蹈,后来土家族的子女们就一代一代地把跳丧舞传承了下来,流传至今。人死以后,尤其是长辈百年归天以后的第一个晚上,丧家就开始了这种跳丧舞的活动。被请的歌师傅一人击鼓领唱,还有两人帮和,边歌边舞,围着棺材一跳就是几个通宵。跳丧舞是要给死者家属减轻悲痛,解除忧闷,以达到哀而不悲,伤而不痛的目的。
带孝卸孝
在回灵之前,孝子孝妇所穿孝衣是麻衣,回灵之后,全家脱下麻衣,孝子改在右臂挂麻布手圈或乌布手圈,孝妇改在头上插白花,称为带孝。带孝期间,男女均穿素色衣服,不能穿红带绿,不宜嫁娶,逢有喜庆也不能办,要等到卸孝之后才补办。卸孝是在升龛点主丧事完结时,卸下身上YQ带孝的标志。
缝孝服拜师傅的风俗
揭西县河婆、五云、上砂、下砂等乡镇农村,解放前有丧家请缝衣师傅做孝服,孝子们要拜师傅的习俗。
凡有人逝世,请缝衣师傅去丧家缝制孝服。为了表达孝子们的孝心,在族长的带领下,孝子们用托盘端着三杯茶,来到缝孝服处,哭着在缝衣师博面前拜师傅。这时的缝衣师傅不能空手站着受拜,更不能空着手去领茶喝,缝衣师傅必须手中拿着一副剪刀、尺(因为剪刀是代表缝衣先师),走到跪着的孝子前,从孝子托盘端起一杯茶,不能喝,口中念道:头杯敬天。念后,把茶稍向上泼掉,茶杯放回原处。接着端起第二杯,又念:二杯敬地。念后,把茶泼向地下。接续端起第三杯茶,又念:三杯敬亡人。念后,不泼茶,把茶原封不动地放回原处。然后,双手去扶起孝子,边扶边念着:一时之丧,万年吉庆。这就是解放前,简单的、常用的拜师傅的习俗(解放后没有了)。还有一种拜师傅,连以前也很少用的仪式,以前,个别大富户,子孙又多的,首要人员逝世,缝衣师傅去丧家缝制孝服时,孝子来拜师傅是用三牲物仪,那么,缝衣师傅就用剪刀尺等好几种工具,摆着缝衣先师的名给他们拜。拜后,仍要念上面的两句,扶孝子起身。
送纸仪
送纸仪即送楮仪。潮俗凡亲朋旧故逝世,在接到讣告后,即送去挽联、轴幅、纸镪等祭悼物品者,均称为纸仪。近代以来,多改送银两、纸币,帮助丧家办理丧事。钱额多少不拘,惟应单数,不能双数。丧家对纸仪均全收后回礼,回礼物品也均单数,有布疋、面巾、糖果等,隆重者或对远方来者,须宴请,俗称食炊饭。
看风水
堪舆术的俗称。是营建堂屋、庙宇、坟场以及修桥造路的一种旧俗。营造之前,须请地舆师(俗称地理先生)察看地形位置的来龙去脉,用罗庚(指南针罗盘)校测方向,然后择日点穴,规划格局,卜吉择日动士。潮汕地区此俗甚为顽固,民间有许多关于虱母仙何野云建寨场的传说,也有许多因为迷信风水引起的纷争案例。
报丧客家地区,报丧人不论晴雨须带伞,到亲友家将伞倒放堂前,告明来意。亲戚给报丧人封包一个、鸡蛋一双致谢。在黄冈,报丧人不能进入亲朋家里,只能在门口呼叫后告知,亲朋舀一碗冷水给报丧人喝,一般喝一口,然后在门口倒掉。此时,亲友前来送楮仪,要回送一对红丝线,或加一条毛巾。
入殓入棺前,由上一辈族亲陪同长子,边行边哭泣往水滨,投钱于水中,顺流以瓶装水,叫买水。盛回之水作为后一次供奉父母,以报养育之恩。入殓时,棺内要填满纸、手巾、扇等日常用品。此时,家属要围绕棺柩俯伏爬行一周,叫爬棺,以示告别。然后择时下钉,每下一钉,都要说一句吉利话。除孝子孝妇外,其他人与入殓时辰相冲克的,不可看死者入殓。一般人家,在死者入殓后即择时出殡,富户人家在出殡前设灵堂,叫企厅,供亲友前来吊拜。孝子轮流侍守棺侧,每当有亲友前来吊拜,孝子要跪迎跪送陪拜,灵后女眷要放声哭泣。企厅有的一年,有的长达三年,每七日要叫漆工来漆棺,以防流出尸汁。
升龛点主
旧俗父母未亡时,多已先制备神主脾(俗称家神牌)置宗词龛中,罩着红布,上写长生禄位。若父母一方已亡则揭去红布,露出已亡一方的名字,未亡一方用红纸封位。神主牌用金粉和榕树胶写着:
考讳×××公
祖神主
姚懿×××氏
在男女均未亡时,主字欠写一点,为王宇。一方亡后,在做后一次旬祭时,请来族长或有地位的人为神主升龛点主。点主者用毛笔醮榕树胶在王字加上一点,扫上金粉,并念吉祥韵语,如:一点是主,神灵归府,福荫子孙,富贵长久。点主毕,宴请宾客,丧事至此完结。
普宁旧时丧葬礼俗贫富差异很大富者葬礼有停柩七日连宵做功德的(客俗称放水灯)贫者则从简从俭,甚至有买不起棺材用草席卷埋的。此外,乡俗以年龄未上50岁而亡者为早逝,葬俗也从简。
老人亡故,旧俗葬礼一般程序有:
初终老人将亡,先移入厅堂,人断气后,卧放冥椅。子孙以清香一束放入小钵内贮水,用新面巾为死者洗脸。客俗则用钵到溪边舀回长流水为死者洗脸抹体,谓之买水抹尸。
更寿衣男着双数长衣,女为单数衣裙。惧黑鞋白袜,手执手巾、扇子。客俗左手执桃又一串,谓之打狗棒。尸体盖上天地被(即盖棺被),红布面在上,白布面在下。棺被遮面,俗谓死人似虎,不让惊吓着活人。死者脚尾摆一豆油灯,谓之脚尾灯。灯旁置饭一碗,称冥饭。亲属此时要穿上麻衣,背穿,父亡露左臂,母亡露右臂。客俗人亡故,亲属要拿出铜锣打三下,女眷放声哭,称开孝。
发讣告人亡故次日,家属用毛笔在白纸或草纸上书写唁讣,称发报单,告知亲友。送报单者送达不得入屋,要唤受报人出屋,看报单内容后在门口焚化,亲友闻讣讯,送款若干助丧事,俗谓之送纸礼。办丧事者备小红绳回送,俗谓之扎彩。
入殓入殓前棺木先垫上草纸、自草木灰或茶叶,然后择时用三捆麻皮吊尸入棺,称小碳。盖棺前家属亲誊瞻仰已故者遗容,孝子喂饭,俗谓饲生。然后封棺,用斧头钉上六颗钉。男亡棺木油红漆,由家族上辈封棺女亡棺木油黑色,由外家上辈封棺。此谓大殓。
成服大秒殓后死者家属亲眷披麻戴孝,称成服。父亡子手执竹杖,母亡子手执桐杖,意为哀痛同于丧父。
出殡死者有陈柩居丧3天或7天,也有即日出殡者,出殡时,敲铜锣、放鞭炮、撤纸钱者居先次为挽轴、幢幡之列,接着为灵柩和家属亲眷执杖扶柩队列。抬棺由八个青壮年分两班轮流扛抬,俗谓之八仙抬柩。后为哀乐队和亲友送丧者。亲友、外家、女眷送殡至村外即另路折回。客俗60岁以上亡者,棺材用长条布兜住扛出,有8人抬或多至16人抬的,单身亡者则只用单条布兜缚在棺材上抬。
安葬棺材抬至墓穴,道士念经后棺材入穴,子孙绕道而回。客俗亡人安葬后次日,子孙备三牲前往坟前祭拜,种上豆种,把坟头上留下没盖上的一块草皮盖好,谓之覆坟。
戴孝亡人安葬后在家设灵堂,每逢七日祭奠一次,称做七,至七七(49天)或百日始毕,谓之脱孝。
旧时丧葬礼俗繁杂。解放后,丧葬礼俗逐步改革、简化。今悼念亡故者多改为开追悼会,奏哀乐、向遗像默哀、致悼词、送花圈、挽联等,参加悼念者臂戴黑纱,胸佩白花。城镇丧事多倡导火葬,农村则仍多从士葬。
饲生和恋亲视尸是死者入殓前,其子孙向死者作后告别的礼仪。饲生由孝子奉白饭二小碗,豆干红糖各一碟,跪在父母尸旁,念道:父母饲我大,我饲父母老。说着用箸尾夹一,点饭莱放在父母口里,又转用箸头夹一点饭菜自己吃下(这是表示阴阳有别)。
饲生毕,由和尚执魂幡在前引路,长子捧香炉跟着和尚,其余子孙均拈香随后绕尸而走,和尚边走边念经。死者是男,绕尸走圆形是女,走方形。俗以父是天,母是地,而天圆地方,故此。
饶平县松林镇现有旦家四十多户。他们的丧俗,昔年行水葬,为死者穿寿衣,男七至九件,女则双数。然后,买植入殓,扎石沉海。后改土葬,人死于那个港口就葬在那里,而船上设灵,唱哀歌,做七个七。头个七,用活鸭扎绳游海,称引魂。此后,又将死者大衣张于竹竿上,内吊白公鸡一只,等鸡啼时,即放下拜灵,叫做返魂。做完七后,便将大衣焚化,杀鸡。鸡要保持原骸,以报死者之恩。
下葬仪式
经过了初丧、哭丧、做七、送葬等仪式之后,后的环节就是下葬了。这是死者停留在世间的后时刻了,一般都非常郑重其事。
由于各个民族所处的生存环境不同等原因,形成了很多不同的下葬风俗仪式。这种下葬的仪式反映了人们对灵魂的崇拜。汉族主要是实行土葬。墓地是死者的终归宿,所以墓地的选择是埋葬死者的头等大事。墓地要选在地势宽广,山清水秀的地方,找出生气凝结的吉穴,从而可以使死者安息地下,庇佑子孙。
这种下葬仪式是非常讲究和烦琐的。抬灵柩的人叫做八仙,挖好棺材洞穴叫做打穴。在打穴之前还要祭祀开山,孝子要烧香点烛行开山礼。有的地方要请地仙,还要画太岁,开山的时候要避开太岁的方向,不然就是太岁头上动土,丧家就会遭受到祸害。开山的时候要在做墓穴的地方前后打个木桩,然后让孝子在打木桩的范围内用锄头挖三下。接着八仙就过来做穴,做好之后再把太岁的画像烧掉。这种墓穴,是把灵柩推进去的。在墓穴的底部铺垫着两根竹子或者剥了皮的光滑润泽的小衫树。放的时候,把灵柩的上首搁在上面,再用撬棍往里面推,推进去之后再抽掉垫底,后铲一些草皮把洞口砌严封好。
灵柩在山上停放好之后还有很多有趣的风俗。在一些地方,孝媳妇要在灵前作揖拜礼,然后捧把黄土,在怀里包着,跑回家里把黄土撒到猪拦鸡笼和床下,据说这样就可以得到亡灵的保佑。要是媳妇多的,就要争取第一个吉祥,甚至有脱掉鞋子抄水路捷径回家的。撒完黄土之后,媳妇要急急忙忙地跑到厨房里吃几口饭菜,这叫做进宝,是为了图个吉利。
在旧时,祭祀墓穴是人们非常看重的。祭祀的时候把一只公鸡杀死,用它的血来祭奠。公鸡不会马上就死去,而是在墓穴里反复扑腾,按照旧时的说法,公鸡死在墓穴里的哪个部位,哪个部位的子孙就会兴旺发达。公鸡扑腾下来的鸡毛叫做凤凰毛,必须要拣掉。下葬之前还要由死着的儿子把用五谷杂粮编成的五谷囤放在墓穴里。囤口上面盖着一张小烙饼。在墓穴里还要放一个陶瓷罐,罐子上面放一盏豆油灯,叫做长明灯。有的地方还在墓室上嵌一面铜镜,象征太阳。在古代的时候,有钱的人家要远离坟墓,射三支箭,然后马上后退。这样不敢靠近灵柩是因为担心压不住鬼邪,自己会遭殃。在灵柩放进墓穴的时候都必须放炮,说是为死者饯行去阴间。
按照旧时的规矩,下葬的时间也是要讲究的,必须是太阳落山灵柩也落土。落土的时?八仙拽着棕绳徐徐放下,四平八稳之后,亲属们必须抓起泥土扔到灵柩上,这叫做添土。灵柩下去之后,先要盖一层薄土,再把墓穴里扫出来的土撒在上面,之后要放上一只碗,叫做衣饭碗。这样做是为了以后迁坟的时候动作轻些,免得惊动亡灵,招来不幸。
民间的习俗认为,人死后的灵魂随时可能从坟墓里跑出来,跟着活人回家。所以下葬的人必须绕墓转三圈,在回家的路上也严禁回头探视。否则看见死者的灵魂在阴间的踪迹,对双方都是不利的。实际上这也是一种节哀的措施。不然的话死者的亲人不停地回头观望,总也不舍得离开,是很难劝说的。
埋葬之后人们必须要洗手,有的还要用酒来洗。这样是表示今后再也不死人,用来驱除晦气。接着丧家要谢吹鼓手和客人。之后还要举行辞灵仪式,祭拜死者的灵位。在有的地方辞灵之后,只要是亲属就要在一起吃饭,这叫做抢遗饭。在江浙一带有喝长寿汤,吃长寿豆的习俗。就是说,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去世之后,在出丧的那天丧家要准备一大桶肉骨头汤,就是长寿汤,一大盆煮得烂烂的黄灿灿的大豆,就是长寿豆。送丧的人回来都要喝一小碗长寿汤,随意吃一些长寿豆,意思就是添福添寿。有的地方还把又香又糯的长寿豆分给邻里左右的小孩吃,说法是,吃了长寿豆,日后长又寿。这些民间传统的风俗习惯都反映了了生者对于死者的寄意和对生命兴旺的美好愿望。
出丧择日仪式
尸体收敛之后就要把灵柩送到埋葬的地方下葬,叫做出丧,又叫出殡,俗称为送葬。停尸祭祀活动后就可以出丧安葬。在许多民族中对出丧日期都要慎重选择。
按照迷信的说法,人在刚日死,应选在柔日下葬柔日死,应选在刚日下葬,刚日、柔日要配合好才行。否则,不吉。按照迷信的讲究,凡下奇月死者,应在偶月下葬偶月死者,应在奇月下葬。奇月、偶月也要配合好才行。否则,不吉。若不能及时葬埋,可先柩起来。在河南一带,还有埋葬忌月的习俗,并且与姓氏有关。据说,张、王、李、赵四姓人,禁忌六、腊月动土葬埋。其余姓氏,三、九月禁忌动土葬埋。若忌月有丧事者,要排至三七、五七殓葬,必得避开忌月才行。如特殊情况需及时出殡者,也只能先用青砖柩之,不得入土葬埋。台湾以及南方一些地区,俗忌七月出葬。因民间传说,七月为鬼月,七月十五日为鬼节,该月阴间得鬼魂要到人世上来讨食。为避鬼煞,故忌此月殡葬。
旧时,民间还广泛流传着忌重丧得习俗。浙江一带俗说重丧是指死者出生的年月日,与死者死时的时辰有干支重字。俗称月不清。遇上这类情况,要举行特殊的丧仪,往往是在三、五更盖棺,抬至郊外。丧家不穿麻,不能哭,要等七日后,才呼号奔告亲朋,然后再补丧礼。但是,在台湾一带,重丧却是指某种葬埋忌日而言。俗说在某日葬埋便会犯重丧,亦即丧家还会再死人。当地的重丧日为:一月甲日、二月乙日、三月戊日、四月丙日、五月丁日,六月己日,七月庚日十二月己日,依次类推。如果因为特殊事情不得不于重丧日安葬时,要采取一些仪式。符咒字,一般是正月、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书六庚天刑二月书六卒天庭四月书六壬天牢七月书六甲天福八月书六乙天德等。不过,每月书写字样的规定都不怎么严格,也有相互串写的现象。,但大体上就是这类字类推而已。
少数民族在殡葬择日的信仰方面与汉族有相通的地方。东北地区的朝鲜族、赫哲族、达#尔族、满族均选择单日出殡,而不能在双日出殡,据说,双日出殡意味着要死两个人。#西的勒墨人忌在寅日、辰日出丧,也不能在死者的属命之日出丧,否则不吉利。云南一带的景颇族认为选择出丧日期以十二属相中会进洞的动物之属相为吉利,不如属龙、蛇、鼠三天都是好日子,其余天日忌出殡。贵州一带的侗族忌冲#日出丧。台江县巫脚乡苗族出丧忌犯双日。广西一些民族地区则忌讳?重丧日期出丧。白族若犯重丧,须在中堂挂一匹红绸,或在棺木上倒吊一只鸡,将其致死,在用笋叶做一口小棺,把装着死鸡的小棺从门坎小挖的小洞中送出,然后埋在路上,以此破之。而西藏米林县的#巴族,出丧的日期要由巫师行杀鸡看卦仪式来定,以鸡肝上纹路的走向显示吉凶。另外,在一些接近汉族的民族地区也有由阴阳先生的占卦仪式决定日期的。
还有一些民族和地区不但择日,还择时。彝族人家中有人去世,一般在家停尸很短,多是上午死,下午葬下午死,晨葬。但忌讳正午出殡。俗以为正午出殡会招致灾异,不吉。云南一带的的苗族(黑苗)一般在早上出丧。而花苗和白苗则在午后和黄昏出殡。贵州一带的苗族(白苗)是在天刚亮出丧。东北黑龙江一带的赫哲族多在晌午出殡。广东等地瑶族出殡时间多在中午或午后,以为这种时刻吉利。
出丧择日仪式甚是简单,有时只需翻翻皇历或问问阴阳先生即可。然而,此仪式所涉及的内容、牵扯的面极广,稍一不慎,便可能犯忌,所以必须慎重。
丧葬的礼仪是安葬、哀悼死者的一系列礼仪活动,面对是死备是鬼神。然而,中国丧葬的每一项仪俗都充满着人情昧,充窃着治理色彩,等次清晰,深情意温所以如此,一是灵魂不死沟原始侍仰观念为作用二是亲族意识的重要作用。儒家认为,樊礼源始于人于为爱亲、思亲、孝亲,这些论理观念在人们丧亲之际难免哀痛,成为人之第倩.儒家认为礼的部分功能就是了发抒人情因此哀痛之情面为丧材冲的&rsquo重要部分,:在儒家的伦理中也指出,如果串予在丧亲之际离咸过度,、或自残形体,或因而得病伤身,则是违人性,脖人情故,但应蹦寺L加以赞制。
人情和始理思想表明具体的邮上也是如此,中国的朗不仅认为灵魂不灭,扫烯望肉体不死,不死其亲、事死如生。基于淘种人倚伦理,当亲入临终窜时,亲属要给将要死的入穿好衣服,带亡打狗饼、渡河饯、买路饯,如同给出因门的亲人整理行装、打点筋蹿宁钱装改狈,召给死者穿些冬农,出门人夏备冬衣安韶之后,每逢节日、眉辰,亲属要土牧扫墓,焚浅送物,不仅带丰点心、水果,团锥去巧探力、啤酒甚至还要为窃人点燃今支香烟,体站周到,孝子与亲友约人情表现得酣畅明白,这种丧扎上的生死之情非但绵密,而且拆不开剪不断。在我国,另一层丧俗的帷幔是伦理。中国的五伦一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在丧礼中则表现为五服反摈葬的规格等等。在亲属眼丧经重的亲亲、尊尊、名分、出入、长幼、从服六原则,都是伦理思想在丧葬礼仅中的反映。在宗法,朗度中,政治秩序与伦理秩序的含意相近,儒家便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丧礼的道德构架,又以道德的伦理建立起亲属团体的层级亲蘸关系,再以此形成丧礼的等级制度。古代文化中的许多制度、规范、礼仪都与伦理相关。了解这点有助于当今我们理解中国礼仪规制的特点,以便更好地进行改革。
标签:殡葬经纪人好干吗 殡葬经纪人提成怎么算 殡葬经纪人工资 殡葬事务所
感谢您浏览本站!严禁转载!《互动热线:183-283-29737》
https://www.87429737.com/fengshui/2565.html很赞哦! ()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恩亲网国学》纳音五行:60花甲子和年命特色分析、六十花甲纳音择日技巧
六十甲子纳音所属,体积、势力盛大的怕变为小弱,而体积、势力小弱的都想变成盛大。大凡人的命运先贫后福,可以说是荣华富贵,先富后贫,则备受卑辱之苦;不能认定一个早年贫Jian的人以后就不会富贵发达,也不能认定一个早年富贵的人以后就不会贫穷下Jian。如生年属木,假设是庚寅、辛卯,那么是盛大之木;如果月日时三柱、胎宫不遇他木,就认定是松柏木,万一遇上了杨柳木或石榴木,那么就舍大就小,不能作为松柏而论了。 -
先天八卦:宇宙是从无极生太极不断一分为二生生不息而化生出来的
宇宙是从无Ji生太Ji不断一分为二生生不息而化生出来的。所谓无Ji就是指宇宙形成之前阴阳未分的混沌状态,但并不是什么也没有。按照现代科学的术语来说就是宇宙大爆炸之前的宇宙蛋,是一种高能状态。宇宙大爆炸就是一分为二的过程。太Ji图所反映的是宇宙爆炸瞬间的状态。 -
《Tuibeitu》对庚子年的谶语:2020庚子年的预言?庚子年为什么老有大灾大难?
《推背图》共有六十象,每象以干支为序号,主要包涵:一个卦象、一幅图像、谶语和“颂曰”律诗一首,共四个部分。融合了易学、天文、诗词、谜语、图画为一体。预言了从唐开始之后数千年,一直到未来世界大同,即将发生在重大社会历史事件。是中国历史上“为经典”的未来学巨著。 -
《安亲网习俗》鸡脚神:还魂日子怎么算?-亡人还魂回殃要注意些什么?
术士们找出了她回魂的来路(阴间的路不YD会从大门,可能是窗口等等),所以当夜摆好了YQ物品与道具,如布纱是其中之一的物品,因为有句话是人鬼殊途,所以不方便面对面与它们交谈,因此必需借布纱来相隔,还有一些泥灰粉洒在大门前,为的是能够知道它的到来。 夜深了,而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这个夜晚天气很是和丽,一点也没有什么不如意发生一般。